疫情过后服装业即将迎来5大米乐改变

  服装新闻 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6-10 20:01:48

  米乐今年,无疑是服装业近10年来最难熬的一年。时至今日,还有不少企业因为疫情无法正常复工。

  库存、租金和基本为0的线下客流,让其饱受折磨。大品牌瑟瑟发抖,小品牌摁下暂停键。

  即便一家品牌员工只有150人米乐,光工资、房租、税、水电等累计1个月,损失就可达100-200万。

  一场风暴,从吹散了时尚,到吹断了经济。比于2003年的非典危机,这次的“寒意”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  耐克:关闭中国约半数门店,瑞银发布报告称其从1月中到2月底的业绩将大跌70%

  “疫情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现金流。”上海东宙时尚学院首席学术官徐卫东认为,无论是直营模式,还是加盟商体系,停止营业后最大的困难就是现金流。

  于是,大家开始积极调整自家策略,就地升级,进攻线上。每天有成千上万个人与李佳琪、薇娅开始“抢生意”。

  病毒这颗子弹,尽管击伤了企业,但也击碎了老板们的固有思维:线上不仅是渠道,更是战略,是一整条产业链,是全新的商业模式。

  事实上,我们与消费者之间,已经进行了两次关系迭代——“母爱”到“父爱”,如今我觉得应该转化成“挚友”。

  共和君认为,对于服装人来说,你需要比大多数受众的认知超前很多,并且审美高度达到一定程度,消费者足够信任,才可以获取“为挚友的资格”。

  共和君从不觉得品牌力一定要大费周章,当你用优质内容、产品、服务占领了顾客心智,每每购物都能优先想到你时,那就是品牌力的展现。

  上一点讲到,我们看得见消费者的需求,那么就要抓住需求,让其满足。如何做到这点?

  像10年前那样做生意已然不行,现在再香的酒都怕巷子深。不做营销,必然会被竞争对手甩开一大条街。

  我们来看,疫情一发生米乐,太平鸟米乐、歌莉娅等本就重视线上运营的品牌,借着优势,保住了热度。

  比如当下很多品牌都选择转型生产防护服、口罩,或是往重灾区捐赠物资。这段时间,传播越多正能量故事的品牌,越容易被消费者记住,并会形成消费后移。

  正如之前大家喊着“欠囧妈一张电影票”,“欠波司登一件羽绒服”,是一个道理。

  所以说,疫情期间依旧不能对产品松懈,但营销需重视起来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保质保量,讲好故事”。

  疫情会让消费者重新定义服装品牌,也会反过来让每个服装人更重视营销,保证质量。

  个人认为,现在对于服装人最重要的,就是面对每一次突如其来的轰炸,是否有足够跳脱的思维和能力迅速重整旗鼓。

  近几年的市场趋势我们可以看出:每一次“灾难”后,活下来的都是积极拥抱变化的企业。

  2003年非典肆虐,京东开启网上售货模式,逐渐发展成现在两大电商平台之一;

  2017年“关店潮”后,李宁关店178间,优化体验店铺,走“大店”路线年电商冲击后米乐,海澜之家与天猫合作,旗下5000家线下门店升级为新零售“智慧门店”;

 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短期内消费者会更注意安全需求,用于服装上的消费支出减少。但疫情结束后米乐,消费一般都会报复性反弹。服装消费也会阶段性上升。

  正如当年汶川地震,四川市场迅速成为各行各业重点抢占市场,经历和近距离感受灾难的人,更愿意消费。

  说实话,我认识的服装人这段时间都很泄气。他们认为顾客都无法出门,没有打扮的需求,于是也开始闭店歇业?

  事实上,宅在家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时尚,越是心情躁郁的时候人越需要“美”来调节自己。

  且截至2018年6月30日,我国网民规模就已达8.02亿,其中有5.69亿人热衷在网上买买买。

  既然大家依旧有需求,那我们就要学会在逆势风口取利。保持野心,坚持希望,即便在家办公,也要维持服装人最基本的美好。